编者按:高考后选专业,是不是觉得金融、计算机才够“潮”?其实,有个藏在田野里的宝藏专业,早就悄悄站上了科技C位。科普中国《大国粮策》推出系列策划,带你解锁农学专业的全新面貌。立体化呈现学科建设的硬核突破,展现农业科研工作者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使命担当,也激励更多新生力量投身“农业强国”建设新征程。 ![]() 上山遗址发现的距今10000年的炭化稻米 当你在博物馆凝视新石器时代的碳化稻谷时 可曾想到 这些米粒中早已埋下农业文明的火种 作物学的故事 始于人类第一次将野生植物驯化为粮食 作物学是什么? 作物学是研究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、生理机制,育种与种子生产,以及栽培调控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。它不仅关注作物“是什么”,还研究“怎么育好”“怎么种好”。 从万年前野生植物驯化开启农耕文明,到当代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,这门学科历经四次育种革命: ??驯化育种:通过千年筛选让野草变为粮食,奠定农业根基; ??杂交育种:借助基因重组打破物种界限,作物产量实现质的飞跃; ??分子育种:以转基因与基因编辑为工具,精准调控作物性状; ??设计育种:融合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,按需“编程”理想作物。 在栽培方面,作物学也在不断进步。过去依靠经验,现在则融合土壤科学、气象数据、遥感监测与精准农业技术,实现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的精细化管理。例如: ?智能施肥和水分管理,既能提高产量,又能减少资源浪费; ?合理密植、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,提升作物健康和生态友好性; ?多熟种植与轮作制度,有效利用季节和土地资源,提高整体农业效益。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,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系统,可精准修改作物基因序列,赋予其抗逆、优质等特性; 合成生物学则像“生命工程师”,通过跨物种基因重组创造自然未有的功能作物;而智能育种依托大数据与AI模型,将传统十年育种周期缩短至数年,让“定制化作物”从实验室走向农田。 作物学不仅关乎一粒种子的潜力,也关系到未来人类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。 作物学,学什么? 《基础生物化学》《普通昆虫学》《农业植物病理学》《普通植物病理学》《植物生理学》《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》《作物栽培学》《生物统计学》…… 除了理论学习,还有各种实践课程。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珅:理论与实践结合,本科阶段理论教学占70%,实践占30%,先打好理论基础再下田实践;研究生阶段则侧重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。 作物学,毕业有什么就业方向? ·科研深造:探索作物生长奥秘,为农业发展贡献智慧; ·农业技术推广部门:传递农业技术,助力农业增产增收; ·农业企业:从事技术指导、生产管理、质量控制等工作,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; ·政府部门:制定农业政策,引领区域或国家农业发展方向; ·农产品加工和贸易:将农产品变成美味食品,销往世界各地; ·投身教育行业:成为一名教师,培养更多热爱农业、懂农业、愿投身农业的未来人才。 ………… 无论你是热爱科学、关注乡村,还是有志投身绿色产业,作物学都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。 “农业大有可为,农村天地广阔。不管从工作上说,还是从需求上说,是有很大的机会。”——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珅 华中农业大学,作物学专业怎么样? 华中农业大学的作物学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、国家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、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。 数据光荣榜 近5年来,华中农业大学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重大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部级科研课题等各类研究项目1755项,批准经费6.93亿元。 在油菜、水稻、棉花、玉米、麦类、苎麻、食用菌等多种作物上育成和审定新品种142个,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0万亩。 获授权专利244项。获省部级一等奖12项、二等奖5项。 从田间地头到太空舱室 作物学正在突破自然的边界 这场持续万年的生命实验 将进化的可能 书写在每一粒种子之中 未来,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作物学将继续改写农业的定义 让“万物生长”的古老智慧 在科技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审核专家:袁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策划:宋雅娟 武玥彤 谢芸 林佳欣 文案:武玥彤 李欣哲 AIGC制作:谢芸 张梓煜 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 |